近年来,雅安市高度重视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工作,通过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工作,带动了民间资本向农业投入,促进了产业发展,农民增收。
1、强化对农民合作社的指导与服务,提升农民合作社规范化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全市经工商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531个,有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43个,全市合作社成员总数6.99万个,带动农户11.5万余户,合作社成员人均比非成员纯收入高25%以上。
2、积极开展家庭农场指导工作
农村家庭农场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生事物,它有利于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有利于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市按照省农业厅的安排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家庭农场调查,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户申办家庭农场。全市家庭农场数达到605个,进入省级财政名录库家庭农场36个,15个家庭农场获得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称号,家庭农场经营耕地总面积 3.2 万亩,年销售农产品总值5925.08万元,拥有注册商标的家庭农场数8家,通过农产品质量认证的家庭农场数6家。
3、加强职业农民教育工作
2016年完成培育新型职业农民936人,其中,生产经营型618人,按2500-3000元/人标准进行补助,专业技能型155人、社会服务型163人,按800-1000元/人进行补助;培训内容涉及13个专业,开设课程达60多个课程。
4、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在每个县区选择2-3个村(社区)试点,探索试行村级农技服务点,全市第一批挂牌公布的村级农技服务点有24个;组建了雅安市农业科技专家库,有专家138人(其中:农业部门专家108人,乡土专家30人);全市25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其中,种植业示范基地18个,养殖示范场6个,水产1个,种植业面积14620亩,3401户农业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了40707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