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石棉县永和乡枇杷产业托起贫困村脱贫致富梦
【字体: 】【2017-06-01】【关 闭

    

永和乡白马村位于石棉县东部,距县城17公里,海拔950~1500米,幅员面积19.6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730234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3220人。有耕地1170亩,林地面积16335亩,是传统的农业村。为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县、乡通过实地调研,制定完善脱贫规划,落实扶贫措施确立了以枇杷黄果柑主的农业产业发展思路,逐步带动农户脱贫致富

一、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帮扶体系

2015年,在“万名科技人员进万村”技术扶贫行动农技员基础上,石棉县科知局又选派了2名科技特派员,以“一带一、一带多”形式,联系帮扶白马村,负责全村“产业+科技扶贫”工作。产业扶贫工作组、农技员、科特员入驻贫困村后,创新工作机制,找准致贫症结,通过实地调研,制定完善白马村脱贫规划,年度扶贫计划,落实扶贫措施,优化生产环境,完善帮扶体系配套产业项目建设,对63户贫困户实行“一户一卷”建档立卡,确立了以枇杷黄果柑为主的农业产业发展思路,逐步带动农户脱贫致富。

二、注重科技引领,多措抓实产业

白马村是典型的农业村,以种植玉米、洋芋等为主的传统农业根深蒂固,为切实解决农民无支柱产业的问题,县科知局积极与乡政府联系,引导农户进行产业结构调整。2013年起整合省、市、县富民强县精准扶贫资金27万元,进行示范片建设,在白马村12组率先新发展中高山晚熟优质枇杷600亩,涉及农户154659人。几乎涵盖所有贫困户。一是大力推广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技术在示范片推广“畜---”的低碳循环生产模式,建立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安装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黄板,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并针对近两年遇到的枇杷冻害现象,组织专家、科技人员深入研究,制定了熏烟、树盘盖草覆膜保温增湿、树体覆膜等枇杷防冻技术,提前准备,提早预防,多措并举抓实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二是强化技术培训针对白马村产业技术扶贫实际,县科知局邀请川农大(校县合作)知名枇杷专家王永清、省农科院资深教授谢红江等实地开展技术培训10余次,驻村农技员、科技特派员开展季节性实用技术培训40余次,培训农户2700多人次,同时,上门对贫困户开展一对一产业技术帮扶贫,及时把标准化管理技术推广普及到各家各户三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指导成立了“永和乡白马村大圆田枇杷种植专业合作社(服务队)”,组织种植能手组建了12人的专业技术服务队,培养脱贫致富带头人22人,负责特色产业基地日常管理、传递落实技术,建立了突发情况“日报制”,对不能解决的技术难题及时请相关专家解答四是拓宽销售渠道,保障种植户利益在水果经销商上门收购黄果柑、枇杷同时,利用“互联网+”、微信圈、QQ群、村落邮购等线上销售平台,对枇杷基地进行大力宣传和推广营销,枇杷销售进展顺利,产业技术扶贫助推农民增收致富。

四年来,县科知局、农业局、永和乡累计投入各类资金159.2万元,针对示范基地前期无收益的情况开展了种植补贴;新建并硬化3米宽生产便道700米,1.5米宽生产便道1127米;完善供排水堰渠2600米,新建节水灌溉设施600亩,覆盖面达100%;安装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13盏;配套发放复合肥、有机肥43吨,挂黄板3.6万张,生产配套器具40套。

举办枇杷推介会,搭建枇杷销售平台

524日,永和乡在白马村藏家新寨文化广场,举办以“生太永和、金果白马“为主题的2017年枇杷销售推介会,文艺演出,有奖知识竞答、果王评选、吃枇杷比赛等趣味活动将枇杷推向高潮,为枇杷优果优价销售再添一把火。